愛的樂章–談智障者性生活

作者: Debra

有穩定的兩性關係、甚至進入婚姻生活,是不少人期待的人生目標,然而對心智障礙者而言,這樣的夢想似乎連成形都很難。

新竹市仁愛啟智中心社區服務組組長余丹鳳表示,工作人員一旦觀察到機構內的服務使用者(智障者)開始對傾心的對象有言語、行為上的表示時,就會協助輔導認識兩性關係,但輔導內容以身體界限的認識與自我保護為主,因為對情竇初開且未有性經驗的智障者而言,教導他們認識性、性行為,可能會面臨來自家長的壓力。

在她的輔導經驗裏,智障者和一般人一樣,都有被愛、被關懷的需求,但智障者因為不了解常人的社會規範,因此,有些智障者有性經驗後,可能會因為喜歡親密關係而主動去找異性發生性行為,也有過個案會尋找性交易,這些都是導致專業人員在性教育輔導時,需要謹慎處理的重要原因。

台灣的智障者無論年紀多大,大多仍在家長的保護或照顧下生活,因此專業人員在輔導智障者了解性知識時,也會遇到來自家長的壓力,例如當家長知道智障者有性衝動、需求時,常會有焦慮緊張的反應,並且採取防範、甚至防堵措施,不希望專業人員教導智障者太多性知識、性行為訊息,並且希望專業人員在輔導智障者的過程配合家長的要求。

智障者對親密關係的了解多半是模仿自傳播媒體,很多時候只停留在親親抱抱階段,因為再接下來他們也不知道要做什麼,但是對於家長而言,智障者若開始交男女朋友,所要面臨的壓力是無法言喻。

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副主任曾雅倫說,由於社會環境、政策或法令對於身障者家庭的支持服務供不應求,且缺乏兩性教育的支持管道,使得家長一旦發現智障者開始出現對異性有興趣甚至有性需求時,家長會有焦慮、緊張的反應,這些反應是延續自自身的經驗:養育智障者過程所遭遇到的社會壓力、親族反應、經濟困境等,如果智障者開始兩性交往、進入婚姻,表示有可能會蘊孕下一代(第三代),很多壓力又要重演、照顧孫子的責任又落在自己的身上,家長實在無力再承擔。

談起智障者的性生活議題,她表示國內還有很漫長的路要努力,以台灣的社會文化來說,家長仍是智障者生活的主要決定者,過去有些家長會為了智障者的生理需求與照顧,而幫智障者娶外藉配偶,但這樣的婚姻經營過程是很辛苦的,也常會出現互動、文化、法律等問題,智總目前努力向家長、國人介紹「自我決定權」這個觀念,讓家長了解智障者是個獨立個體,智障者是有能力在生活上透過協助或訓練達到自我照顧的目的,期待透過這樣的觀念傳達,加上政策、社會環境的改善,讓家長可以放心智障者在情感上有自主決定的權利。

雖然智障者的情感需求、兩性關係會讓家長緊張焦慮,但家長恐怕也必需了解,穩定的情感、人際關係是智障者參與社會的重要環節之一。以就業為例:因為智障者對於人際互動的認知比較薄弱,他們在經過許多職業訓練後進入職場,好不容易有一份穩定工作,但可能在職場上遇到傾心的對象,不適當的情感表達方式極可能讓智障者失去工作機會,相當可惜。

因此針對高中職階段的智障者,智總研發一套人身安全教材,其中並包含兩性教育課程設計,教智障者先認識自己的感覺,學習身體及心理的保護與清潔、決定自己身體的界限(當自己的主人)、認識別人的感覺,如何與別人互動、如何避免受暴、受虐,這樣的課程內容不僅是性別教育而已,更是智障者能在職場上穩定就業的重要因素,因此家有智障兒的家長,若察覺智障者已界青春期、開始產生對異性有好奇心時,不妨向專業人員請教性教育輔導內容、用正向的態度引導智障者有健康的兩性關係,家長正確的態度,將能讓智障者的職場就業、社會生活更順利。

參考資料
成年智障者婚姻路難行   殘障者性需求   台灣的People First運動

編按:《愛的樂章–談智障者性生活》引文自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

您可能也會喜歡…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